中学生应掌握的急救常识(1)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内容重在介绍面临常见意外或伤害时的应急处理方案,故此,其前期的预防措施和后续方案基本未作介绍。且所列方法和方案只能作为参考性意见,具体实施时应注意针对性操作,同是加强预防措施。
一、怎样做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呼吸道有堵塞的,要先作清理。
(2)救护人站或跪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造成病人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
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2.俯卧压背法
此法应用较普遍。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换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
(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3.仰卧压胸法
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
(2)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3)向下稍向前压,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领与俯卧压背法相同。
二、胸外心脏按摩
给停跳心脏施压,藉外力使其收缩,排出血液,压力解除后,心脏舒张,使血液又重新充盈心脏,从而暂时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环,为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创造条件。
方法:病人仰卧硬板上或地面上,双下肢稍抬高。急救人员位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按在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略偏左,另一手重迭于前一手背上,向下挤压,使该胸肋部下陷3-4公分为度。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以每分钟60-80次的节律反复进行。
注意压力要均匀,下压要慢,放松时要快,下压和放松时间相等或下压稍长于放松时间。压力不能过大,以防止压断肋骨。压迫部位要准确。检查心脏按摩是否有效,可触摸股动脉或颈动脉在按摩时有无搏动出现。与人工呼吸互相协调操作,与人工呼吸操作之比为5:1,如一人施行,则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是15:2。
三、人工呼吸加胸外心脏按摩
病人呼吸心跳同时停时用此方法。方法要领同前述。可两人分工进行,一人口对口人工呼吸,吹一口气(约4-5秒),另一个人做4-5次心脏按摩,以此反复进行。吹气时按摩动作暂停。如果由一个人兼施时,则先吹一口气,后做8-10次心脏按摩。
四、溺水紧急救护
溺水死亡率为意外死亡总数的10%。溺水是由于大量的水灌入肺内,或冷水刺激引起喉痉挛,造成窒息或缺氧,若抢救不及时,4-6分钟内即可死亡。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切不可急于送医院而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
1.当将溺水者救至岸上后,应迅速检查溺水者身体情况。由于溺水者多有严重的呼吸道阻塞,要立即清除口鼻内淤泥杂草、呕吐物,然后再控水处理。
2.迅速进行控水:所谓控水(倒水)处理,是利用头低、脚高的体位,将吸入水分控倒出来。最简便的方法是,救护人一腿跪地,另一腿出膝,将溺者的腹部放在膝盖上,使其头下垂,然后再按压其腹、背部。也可利用地面上的自然坡,将头置于下坡处的位置,以及小木凳、大石头、牛背、倒扣的铁锅等作垫高物来控水均可。
3.对呼吸已停止的溺水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溺水者经现场急救处理,在呼吸心跳恢复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在送医院途中,仍需不停地对溺水者作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以便于医生抢救。
五、骨折的固定技术
固定对骨折、关节严重损伤、肢体挤压伤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等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可以临时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有利于伤员的的后送。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应先止血再包扎。固定时松紧适度,牢固可靠。院外急救多受条件限制,最常用的外固定为小夹板法。
小夹板固定法:方法可用木板、竹片或杉树皮等,削成长宽合度的小夹板。固定骨折时,小平板与皮肤之间要垫些棉花类东西,用绷带或布条固定在小夹板上更好,以防损伤皮肉。此法固定范围较石膏绷带小,但能有效防治骨折端的移位,因其不包括骨折的上下关节,故尔便于及时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具有确实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急救固定器材:院外急救骨折固定时,常不能按医院那样要求,而常就地取材,代替正规器材。如各种2~3cm厚的木板、竹杆、竹片、树枝、木棍、硬纸板、枪支、刺刀,以及伤者健(下)肢等,者可作为固定代用品。
1.颈椎骨折固定:
(1)使伤者的头颈与躯干保持直线位置。
(2)用棉布、衣物等,将伤者颈、头两侧垫好,防止左右摆动。
(3)用木板放置头至臀下,然后用绷带或布带将额部、肩和上胸、臀固定于木板上,使之稳固。
2.锁骨骨折固定:用绷带在肩背做8字形固定,并用三角巾或宽布条于颈上吊托前臂。
3.肱骨骨折固定:用代用夹板2~3块固定患肢,并用三角巾、布条将其悬吊于颈部。
4.前臂骨折固定:用两块木板,一块放前臂上,另一块放背面,但其长度要超过肘关节,然后用布带或三角巾捆绑托起。
5.股骨骨折固定:用木板2块,将大腿小腿一起固定。置于大腿前后两块长达腰部,并将踝关节一起固定,以防这两部位活动引起骨折错位。
6.小腿骨折固定:腓骨骨折在没有固定材料的情况下,可将患肢固定在健肢上。
7.脊柱骨折正确搬运注意事项:
(1)伤者两下肢伸直,两上肢垂于身两侧。
(2)3~4名急救者在伤者一侧,两人托臀和双下肢,另两人分别托头,腰部部,置伤者于担架或门板上。
(3)不要使伤者躯干扭曲,千万不能一人抬头一人抬足。
(4)用枕头、沙袋、衣物垫堵腰和颈两侧。如果颈、腰脱臼错位,或骨折时应将颈下、腰下垫高,保持颈或腰过伸状态。
8.固定注意事项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复苏措施,出血休克者先止血后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否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六、外伤出血急救
外伤出血,按血管的种类分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按出血部位分为:
1.外出血:身体表面受伤引起的出血,血液从伤口流出。
2.内出血:体内的脏器和组织受损伤而引起的内出血,血液流入体腔内,外表看不见。如肝破裂,胸腔受伤引起的血胸等。
3.皮下出血:皮肤未破,只在皮下软组织内出血,如挫伤,淤斑等。
外伤出血的临床表现:
1.动脉出血:由于动脉血管内压力较高,所以出血时呈泉涌、搏动性,尤其是大的动脉血管破裂,血液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常在短时内造成大量失血,易引起生命危险。
2.静脉出血:出血时缓缓不断地外流,呈紫红色。如大静脉出血,往往受呼吸运动的影响,吸气时流出较缓,呼气时流出较快。
3.毛细血管出血:出血时,血液成水珠样流出,多能自动凝固止血。
外伤出血的急救方法【为防止大出血,请不要将刺伤物随意拔出!!!】
1.指压止血法: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这是紧急的临时止血法,与此同时,应准备材料换用其他止血方法。采用此法,救护人必须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迫点。
2.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下颌角与颏结节之间的面动脉。
3.前头部出血: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
4.后头部出血:压住耳后突起下面稍外侧的耳后动脉。
5.腋窝和肩部出血:在锁骨上凹,胸锁乳突肌外缘向下内后方,对准第一肋骨,压住锁骨下动脉。
6.前臂出血: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
7.手掌和手背出血:在腕关节内,即我们通常按脉搏的地方,按到跳动的桡动脉血压住。
8.手指出血:用健侧的手指,使劲捏住伤手的手指根部,即可止血。
9.大腿出血:屈起其大腿,使肌肉放松,用大拇指压住股动脉之压点(在大腿根部的腹股沟中点),用力向后压,为增强压力,另一手的拇指可重叠压力。
10.足部出血:在踝关节下侧,足背跳动的地方,用手指紧紧压住。
1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花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用力加以包扎,以增大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此法应用普遍,效果也佳。
七、高空坠落急救
高空坠落伤是指人们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从高处坠落,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多见于建筑施工和电梯安装等高空作业,通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高空坠落伤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和表情淡漠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的损伤。高空坠落时,足或臀部先着地,外力沿脊柱传导到颅脑而致伤;由高处仰面跌下时,背或腰部受冲击,可引起腰椎前纵韧带撕裂,椎体裂开或椎弓根骨折,易引起脊髓损伤。脑干损伤时常有较重的意识障碍、光反射消失等症状,也可有严重合并症的出现。
急救方法:
1.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2.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此点尤其要引起重视!!!】
3.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4.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5.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
6.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常有效。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7.有条件时迅速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并快速平稳地送医院救治。
八、火灾急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碰到失火这样的灾难。必要的防火知识,我们经常会得到学习的机会,这里主要就火场逃生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1.火灾自救,时刻留意逃生路。除可以利用楼梯等安全出口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窗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或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欲逃无路时可将被单、台布撕成布条结成绳索,牢系窗槛再用衣角护住手心,顺绳滑下。但千万不要使用电梯。
2.在撤离火灾现场时,当烟雾较大时,不要站立行走,应该迅速地爬在地面上或蹲着,以便寻找逃生之路。前进宜用膝、肘着地,匍匐前进,呼吸要小而浅。逃离时,最好用湿毛巾、湿衣服、布类等掩住口鼻。带婴儿逃离时,可用湿布轻蒙在孩子脸上,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着地爬行逃出。
3.当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可采取寻找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同时打开背火的门窗,固守待援。
4.火场上当自己的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了。
5.在非上楼不可的情况下,必须屏住呼吸上楼。因为浓烟上升的速度是每秒3~5米,而人上楼的速度是每秒0.5米。
6.逃离前必须先把着火房间的门关紧。特别是在住户多的大楼及旅馆里,采用这一措施,使火焰、浓烟禁锢在一个房间之内,不致迅速蔓延,能为本人和大家赢得宝贵的时间。
九、电烧伤的处理方法
电烧伤可能只会在皮肤上显示轻微的伤痕,甚至完全没有显示,但它却能深入伤害到皮下组织。流过身体的强电流会造成内部损伤,如心跳紊乱甚至心搏停止。有时电烧伤引起的连续性抽搐会使伤者跌落或摔倒,从而引发骨折或其他伤害。
如果有人被电烧伤后表现出身体痛苦,意识模糊,呼吸、心跳或神经异常等症状,应拨打120或医疗急救电话。
当电烧伤患者在等待医疗救助时,可以对其采取以下措施:
当心,不要触摸伤者。伤者可能仍与电源接触。触摸伤者可能会使自身遭受电流伤害。
尽量先切断电源。如果无法切断电源,就用硬纸板、塑料或木料等绝缘体将电源移开。
检查伤者是否还有正常的生理循环特征(包括呼吸、咳嗽及动作),如果没有,立刻实施心脏复苏术抢救。
防止休克:平放伤者,让他的头部稍微低于身体并且抬高他的双腿。
覆盖伤口,如果伤者还有呼吸,尽可能用消过毒的纱布绷带或干净的布条覆盖伤口。不要使用毯子或毛巾,因为松散的纤维会粘在伤口上。
十、雷击伤的急救
雷击是由雷雨云产生的一种强烈放电现象,电压高山达1亿至10亿伏特,电流达几万安培,同时还放出大量热能,瞬间温度可达1万摄氏度以上。其能量可摧毁高楼大厦,能劈开大树、击伤人畜。夏季冒雨行走或在破裂电线旁最易被雷击,特别是衣服被雨淋湿时更容易被雷击。
急救:
1.伤者就地平卧,松解衣扣,腰带及其他束缚性衣物等。
2.立即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坚持到病人苏醒为止(见前述)。
3.手导引或针刺人中(鼻下)、十宣(指尖),涌泉(足底),命门(后腰)等穴。
4.送医院急救。
预防:
1.雷雨天不在室外走动或大树下避雨,拿掉身上的金属物,蹲下防雷击。关闭电视、收音机,拔掉天线。
2.打雷时远离电灯、电源、电线,不靠近柱和墙壁,防引起感应电。
3.在高楼须快入室,在高山上应尽快下来,下游泳尽快上岸。
4.关好门窗、家电、电视机及关电门。
5.在室外者感到头发竖立,皮肤刺痛,肌肉发抖,即有将被闪电击中的危险,应立即卧倒或原地,可避免雷击。必须奔走时应用小步幅,以减小跨步电压。
十一、扭伤的处理方法
人的韧带很坚韧,绷带似的连着骨头并且使你的关节保持固定的位置。所谓扭伤,是韧带过度拉长带来的损伤。韧带可能出现裂口,甚至可以完全撕裂。
扭伤往往会出现在脚踝、膝盖或足底弓。扭伤的韧带会迅速的肿胀而且十分疼痛。一般而言,疼痛越大损伤越严重。就多数轻微扭伤而言,大都可以自行处理。
请遵循P.R.I.C.E法则进行处理:
P-为避免(protect)受伤肢体受到更多损伤,不要再使用受伤关节,可以使用夹板、拐杖等工具辅助。
R-让受伤的肢体休息(rest),但也不能不活动其他关节,从而保持心血管适应。
I-冷敷(ice)。受伤后,用冰袋、用泥敷或用一个充满冷水的压缩袖、塑料袋、冰棍等都能够限制肿胀的程度。受伤后应立即冷敷。如果你用冰,小心不要用太久,因为这可能造成组织损伤。【切忌在刚受伤时推拿、擦活血药物】
C-用绷带卷或者绷带条压住(compress)受伤区域。橡皮或者氯丁橡胶制的压缩卷或压缩袖最佳。
E-无论何时,有需要时请抬起(elevate)受伤的肢体,以防止或限制肿胀。
如果发生以下情况请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当关节受伤时听到“砰”的响声,或者无法活动关节,这可能意味着韧带完全裂开或者发生了骨折,不要轻易搬运或转动。在前往就医的途中,使用冰袋冷敷。
发烧、并且受伤的部位又红又烫。可能感染了。
遭遇了严重的扭伤,不充分或者不及时的治疗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关节不稳定性或者慢性疼痛。
扭伤急救法
关节过猛的扭转、撕裂附着在关节外面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腱,就是扭伤。扭伤最常见于踝关节、手腕及下腰部。发生在下腰部的扭伤,就是平常说的闪腰岔气。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急救措施:
1.在运动中扭伤手指,应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可用水代替。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如果一周后肿痛继续,可能是发生了骨折。
2.如踝关节扭伤,首先是要静养。把小腿垫高。
3.腰部扭伤也是要静养。应在局部作冷敷,尽量采取舒服体位,或者侧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垫上毛毯之类的物品。止痛后,最好是找医生治疗。
注意事项:
1.腰肌扭伤,最重要的是安静,慌慌张张地跑医院会使疾病加重。如果处理不当,会反复发作,可能发展成椎间盘脱出。
2.为防止再度发生踝关节扭伤,要在鞋底外侧后半段垫高半公分(即在外侧钉一片胶皮或塑料),以保护韧带。
3.腰扭伤者最好睡硬板床,扎宽腰带,并锻炼腰肌。
十二、交通事故中的头部外伤急救法
据资料介绍,在交通事故死亡者中,头部外伤占半数以上,而且60%--70%死于伤后24小时以内。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有很大的可能使受伤者转危为安。
急救措施:
1.发现受伤者,应尽快检查头部有无外伤,是否处于危险状态。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移动患者,并按以下程序迅速抢救:
a取昏睡体位:即让负伤者侧卧,头要稍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
b若呼吸停止则进行人工呼吸,若脉搏消失则进行心脏按摩。
c若头皮出血时,用纱布等干净物直接压迫止血。
2.如果头受伤后,有血液和脑脊液从鼻、耳流出,就一定要伤者平卧,患侧向下。即左耳、鼻流出脑脊液时左侧向下,右侧流时右侧向下。如果喉和鼻大量出血,则容易引起呼吸困难,应让受伤者取昏睡体位,以使其呼吸方便。
注意事项:
1.受伤后明确只有头痛头晕,说明是轻伤;除此外还有瞳孔散大,偏瘫或者抽风,那至少是中等以上的脑伤了。
2.脑外伤病人一旦出现频繁呕吐、头痛剧烈和神志不清等症状,此为脑震荡症状,那就决不可大意,应速送医院诊治。
3.受伤后如有脑脊液流出时,最好不要用纱布、脱脂棉等塞在鼻腔或外耳道内,因为这样会引起感染。
十三、腹部外伤急救
1.如遇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复苏。
2.若伤者肠子露在腹外时,不要把肠子送回腹腔,应将上面的泥土等用清水冲干净,再用干净的碗盆扣住或干净布、手巾覆盖,并用绷带、布带缠住,防止感染。速请丈夫来急救或送至附近医院抢救。
3.伤者屈膝仰卧,安静休息,绝对禁食。
4.如有出血时应立即止血。
十四、一氧化碳中毒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用火、取暖、洗浴时缺乏预防措施,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几乎不溶于水。进入人体后,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高300倍,使血红蛋白丧失了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中毒初期只是表现为头痛,以后随之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等症状。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此时,中毒者头脑中仍有清醒的意识,也想打开门窗逃出,可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时行救助: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打手机等电相关操作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
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背出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及顺畅。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
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必需注意,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仓的治疗。因而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
中学生应掌握的急救常识(2)
一、烫伤
一般的小面积轻度烫伤
没起水疱时,立即用冷水冲或浸泡,一般时间在15~30分钟,可用干纱布轻轻外敷,切勿揉搓,以免破皮。已起疱尤其是皮肤已破,不可用水冲,不可把疱弄破,有衣物粘连不可撕拉,可剪去伤口周围的衣物,及时以冰袋降温。
大面积和重度烫伤
切不可擅自涂抹任何东西,保持创面清洁完整,用清洁的床单或衬衫盖住伤口,立即送往医院作首次处理。伤口表面不可涂抹酱油、牙膏、外用药膏、红药水、紫药水等,应到医院处理。
二、中暑
中暑是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常因烈日曝晒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所致。如果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即产生高热中暑。
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2.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
3.重度中暑:除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重度中暑还可分为:
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中暑痉挛: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日射病: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
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补充液体: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无恶心、呕吐症状者,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热: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冰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也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
中暑者头痛、发高烧、呕吐或昏倒,有时会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动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阳帽,并防止曝露在阳光下太久。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
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其次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最后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
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三、冻伤急救方法
1.将患者带至室内。
2.缓缓供应热饮料。
3.将冻伤部位浸入温水(38-40℃)中(切勿用热水)。
4.长时间无法送医时,伤处勿直接解冻。
5.加盖衣物、毛毯以保温。
6.切勿揉搓患部,以免引起坏死。
7.尽速送医。
四、昏厥处理
昏厥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头昏、眼花、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全身无力,随之意识丧失,昏倒在地。大脑供血不足可以引起昏厥,使人短暂性失去意识。
如果你感觉自己快要昏厥:
躺下或坐下。如果你已坐下,把头放在两膝之间。
如果其他人发生昏厥:
1.让病人面朝上躺下。务必使病人双腿抬高,双腿位置尽可能高于心脏位置。
2.检查病人呼吸道并确保其畅通【必要时检查病人的舌头,防止堵塞呼吸道。若有此情况,要用力拉出舌头】。留意病人呕吐情况。
3.检查病人是否出现血液流通迹象(呼吸,咳嗽或者移动)。如果没有这些迹象,马上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并拨打120或者当地急救电话。继续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援助到来或者病人有响应并且开始呼吸。
4.帮助病人恢复血液循环。如果病人已经能够呼吸,抬高病人的腿到高于头部的位置以帮助其恢复血液循环。解开病人衣领,裤带及其他束缚性衣物,病人应该恢复得较快。如果病人不能在一分钟内恢复意识,请拨打120或医疗急救机构电话。
如果病人昏倒后受伤,应该妥善处理病人的肿块,瘀伤或者伤口,可直接施加压力以控制流血。
五、心脏骤停急救
一旦发现心跳骤停者,应尽快使病人就地平卧,迅速掏出咽部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或倒流入肺,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在患者心前区用拳叩击,拳击力中等,连续3-4次,心跳可能因此而恢复。如果拳击数次无效,应立即改为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解开病人的衣领及腰带,使之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使患者头部后仰,然后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六、低血糖的症状和急救方法
低血糖的症状和急救: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一定水平而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可昏迷。早期及时补充葡萄糖可使之迅速缓解。否则可能将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患者先有饥饿感,乏力、四肢麻木,情绪不安,面色苍白,头晕,呕吐,心慌,胸闷等。严重时,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吐字不清,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出现抽搐、惊厥,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昏迷等。
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首选为葡萄糖溶液,其他如饼干、果汁、糖水、糖果等也可。重症者应注意不要误使食物呛入气管或吸入肺中。
2.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示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低血糖症状在年轻女性中较为常见,请引起高度注意】
低血糖症状应和体位性低血压相区分。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低血压。主要表现是直立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
七、毒蛇咬伤的处理方法
1.症状
神经毒:侵犯神经系统为主,局部反应较少,会出现脉弱,流汗,恶心,呕吐,视觉模糊,昏迷等全身症状。
血液毒:侵犯血液系统为主,局部反应快而强烈,一般在被咬後叁十分钟内,局部开使出现剧痛,肿胀,发黑,出血等现象。时间较久之後,还可能出现水泡,脓包,全身会有皮下出血,血尿,咳血,流鼻血,发烧等症状。
混合毒:同时兼具上述两种症状。
2.处理
(1)保持冷静:千万不可以紧张乱跑奔走求救,这样会加速毒液散布。尽可能辨识咬人的蛇有何特征,不可让伤者使用酒、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立即缚扎:用止血带缚於伤口近心端上五至十公分处,如无止血带可用毛巾,手帕或撕下的布条代替。扎敷时不可太紧,应可通过一指,其程度应以能阻止静脉和淋巴回流不妨碍动脉流通为原则(和止血带止血法阻止动脉回流不同),每半小时至两小时放松一次即可(每次放松约一分钟),视实际状况而定,如果伤处肿胀迅速扩大,要检查是否绑得太紧,绑的时间应缩短,放松时间应增多,以免组织坏死。
(3)冲洗切开伤口,适当吸吮:在将伤口切开之前必须先以生理食盐水,蒸馏水,必要时亦可用清水清洗伤口。在将伤口以消毒刀片切开成十字型,以吸吮器将毒血吸出,施救者应避免直接以口吸出毒液,若口腔内有伤口可能引起中毒;也可将毒血挤出部分;若有火柴,可用急火救急。蛇药片(如南通季德胜蛇药片)口服,或将蛇药片用清水溶成糊状涂在创口四周。
(4)立即送医:除非肯定是无毒蛇咬伤,否则还是应视作毒蛇咬伤,并送医疗单位接受进一步治疗。
八、蜂螫伤急救措施
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黄蜂(俗称马蜂、胡蜂,蜂毒属碱性溶液)有毒,螫伤后先取出蜂刺,用弱酸性溶液〔如醋〕中和;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可在伤口涂些弱碱性溶液如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也可用红花油、风油精、花露水等外搽局部。
九、蜈蚣咬伤
局部表现有急性炎症和痛、痒,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谵语和抽搐及昏迷等全身症状。应立即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淡石灰水等〕洗涤和冷敷,或用等量雄黄、枯矾研末以浓茶或烧酒调匀敷伤口,也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宜速到医院治疗。
十、哽噎及急救
80%的人噎食发生在家中,一旦发生病人噎食,要及时抢救处理,如抢救得当,可使大部分病人脱离危险。
1.如果病人意识清醒,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
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可以抬高膈肌,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他异物)上移并被驱出。如果一次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
2.如果发生噎食时,旁边无人,或即使有人,病人往往已不能说话呼救,病人必须迅速利用两三分钟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此时可自己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然后用拇指关节顶住上腹部(剑突下,俗称心窝部),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使劲往上冲压,或顶在一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子的边缘,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将食物或异物被冲出。
3.儿童发生噎食时比较危险,应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同时让别人请求医疗急救。
5岁以下的小孩出现噎食,大人可以将其头朝下子趴在大人腿上,一手托住他的前胸,并固定头颈部,另一只手的掌根部猛击孩子的上背部(两个肩胛骨之间),动作要急促有力,连击4下。如果方法正确,被噎物就会吐出。
如果还没咳出,可让小孩仰面平躺,大人将两手重叠在一起,放在他的上腹部,用掌根部快速向头部或腹内冲压,动作要轻柔,也能使噎物吐出。稍大的孩子可采用成人的抢救方法。
如果孩子仍不能呼吸,对他进行口对口呼吸。大人深吸一口气,把孩子的嘴与鼻部包住,或者只包住孩子的嘴,并用手捏住他的鼻子,总之做到尽量不要漏气,然后向他的口内吹气。吹气有效时,则可以看到孩子的胸部有轻度扩张。这样重复,直至医疗急救人员到达。
如果小孩子还能呼吸、能讲话或哭出声,这时他的自然反射是呛咳。千万不要盲目地用手在他的嘴里乱抠,要鼓励他咳嗽,直至将异物咳出。如果没有看到咳出东西,孩子有反复咳喘或气喘,你应该立即送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时取出异物。
十一、食物中毒急救知识
[2023-04-20]
[2023-04-20]
[2022-12-01]
剑水柔情起绿意,江天有意语依依——记2022年都匀一中退休教师交流会活动
[2022-11-08]
[2022-10-20]
[2022-10-20]
[2022-10-20]
和融共进实现新跃升、崇实致远创造新辉煌——副州长丁毅到都匀一中调研座谈
[2022-10-14]